大家好,我是千户大人,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滁州学校,以及滁州学院官网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滁州学院的介绍
- 2、滁州学院是几本
- 3、滁州市有哪些高中?
- 4、滁州有哪些不错的私立学校
- 5、滁州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院校?
滁州学院的介绍
滁州学院(英文滁州学校:Chuzhou University)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滁州学校,坐落在距南京50公里滁州学校的历史文化名城——滁州市。学校创建于1950年,历经滁州师范学校、滁县师范学校、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(分校)办学阶段,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,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滁州学院。2014年获批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“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”建设学校。1学校拥有会峰、琅琊两个校区,校园占地面积102.28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38.23万平方米。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.8亿元,建有配套滁州学校的各类实验室和19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,16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。固定资产总值近9亿元。图书馆纸质藏书111万册,电子图书80万册。
滁州学院是几本
滁州学院是二本公办大学,下面是滁州学院的排名。
滁州学院是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,是一所综合型的二本大学。学校创办到现在,经历了数次改革和规划才获得了今天的佳绩,可以在学校官网看到,学校设有文化与传媒学院、经济与管理学院、数学与金融学院、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,开设了62个专业,有着极为优秀的教师群体,学校的环境也很适合学生生活和学习,对于学校各方面的发展来看,滁州学院算是一个不错的二本公办大学,具有较好的综合性。
学校特色专业有地理信息科学、自动化、网络工程、物联网工程、新闻学等。
学校宿舍分6人间和4人间,新校区宿舍环境较好。学校师资力量雄厚,学校也很大而且还在扩建,有两个校区,艺术系和化学系在老校区。学校位于琅琊山脚下风景秀丽,空气质量也很好,很清新。近几年学校的考研人数上升很快,在同类院校中算是比较好的,地理位置优异,理南京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,再加上这几年滁州市迅速发展,未来可期。
希望我的回答对题主有帮助!
滁州市有哪些高中?
1、安徽省滁州中学
学校前身为“安徽省立第九师范学校”,由老同盟会员汪树德(原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之父)于1921年创办;1958年,滁州中学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中学,1978年恢复为安徽省首批9所重点中学之一,2000年被命名为“安徽省示范高中”。
2、滁州一中
安徽省滁州中学位于滁州城南部城南新区的南谯南路西侧、花都路北侧、中山路东侧、花怡路南侧,与政务新区相邻。学校占地面积225亩。校园规划包括有教学实验区、生活服务区、文体运动区的共十五个建筑单体。
3、滁州市沙河中学
安徽省滁州市沙河中学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,沙河中学占地面积199亩,是皖东地区最大的完全中学。下设初中部和高中部。学校设施完善,园内风景如画,山水融合交相成趣。 师资阵容强大,有多人考取全国知名高校,并且学校获得安徽省多项荣誉称号。
4、滁州市新锐学校
新锐私立学校创办于2002年2月,是一所集小学、初中、高中为一体,实行12年一贯制教育的民办寄宿制学校。学校校园占地100亩,校舍建筑面积3.5万平方米,总投入5000万元,建有标准教室60个。
5、滁州市第二中学
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是市属省示范中学,始建1952年9月,学校坐落琅琊山麓,南湖湖畔,依山傍水,风景秀丽,学校占地72000多平方米,绿地约占总面积40%,学校现有70个教学班级。
参考资料来源:
百度百科—安徽省滁州中学
百度百科—滁州一中
百度百科—滁州市沙河中学
百度百科—滁州市新锐学校
百度百科—滁州市第二中学
滁州有哪些不错的私立学校
滁州不错的私立学校有:
1、定远英华双语中学:
定远英华中学是经定远县教育局批准,由张景先生于2005年5月投资创办的一所高起点、高投入、高标准的大型寄宿制民办学校。学校有高中、初中两个学段,六个年级,共94个教学班。学校师资力量雄厚,有专职教师380人,其中高级教师92人,县市级骨干名师143人,学历达标率100%。
2、凤阳博文国际学校:
凤阳博文国际学校位于蚌埠大学城东侧,由华辰教育集团和蚌埠博文商贸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创办,澳洲科技文化教育交流中心协办,属招商引资项目,政府立项学校,全封闭管理;准军校模式,十二年一贯制,总投资8000万,占地200亩,设施一流。
3、定远爱华实验学校:
定远县爱华实验学校是经市、县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。她建立在环境优雅、交通便捷,小区林立的定远县经济开发区。
校面积70余亩,现已建成气势雄伟大气的教学楼、豪华公寓楼、餐厅、多功能会议室、演艺大厅,标准运动场、4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观礼台与教学大楼东西群映。教室内多媒体、理化实验室、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。
4、滁州市第十一中学:
滁州市第十一中学位于市政府南侧,学校占地100多亩,按照省级示范学校标准建设,是一所集小学、初中、高中为一体,实行12年一贯制教育的民办寄宿制学校。
有45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人数1786人。现有在校教职工116人,本科以上学历95.6%,其中优秀教师35人,骨干教师19人,优质课、教学能手26人。
5、滁州市新锐学校:
新锐私立学校创办于2002年2月,是一所集小学、初中、高中为一体,实行12年一贯制教育的民办寄宿制学校。学校校园占地100亩,校舍建筑面积3.5万平方米,总投入5000万元。
建有标准教室60个,现代化的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实验室各一个,同时建有多媒体教室、语音教室、音乐教室、美术教室、各类琴房等多个专业功能室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定远英华双语中学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凤阳博文国际学校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定远爱华实验学校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滁州市第十一中学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滁州市新锐学校
滁州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院校?
滁州学院是公办的。
学院简介:
滁州学院(Chuzhou University),位于安徽省滁州市,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,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“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”高校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、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、“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(2020)”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 ,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。
滁州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;1977年设立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(滁州分校);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;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,升格并定名为滁州学院。 2019年,学校正式被纳入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。
截至2021年6月,学校占地面积108.9万平方米,有会峰、琅琊两个校区,校舍建筑面积46.2万平方米,馆藏纸质图书132.3万册,电子图书154.1万种;设有15个二级学院,62个本科专业;有教职工1301人,其中正高级职称106人、副高级职称267人,博士344人(含在读100人)、硕士791人;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567人。
办学条件
院系专业
截至2018年2月,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,62个本科专业。
文学与传媒学院:
汉语言文学(师范类)、新闻学、网络新闻传播
经济与管理学院:
工商管理、市场营销、国际经济与贸易、财务管理、公共事业管理、审计学、物流工程
数学与金融学院:
金融工程、经济统计学、数学与应用数学
教育科学学院:
学前教育、小学教育、学前教育(专科)、初等教育(专科)
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:
网络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物联网工程、通信工程、软件工程、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
外国语学院:
英语、英语(师范)、商务英语
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:
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汽车服务工程、车辆工程
音乐学院:
音乐学
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:
电子信息工程、电子科学与技术、自动化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
美术与设计学院:
美术学、视觉传达设计(含中韩合作办学2+2国际班)、环境设计、广告学、产品设计、工业设计、数字媒体艺术
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:
地理信息科学、测绘工程、地理科学、旅游管理、酒店管理、土木工程
体育学院:
体育教育
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:
应用化学、化学工程与工艺、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、制药工程、应用化工技术(专科)
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:
食品科学与工程、食品质量与安全、生物科学、园林
学科建设
截至2016年3月,学校建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;依托“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获批设立“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”。
安徽省重点学科:应用化学
师资力量
截至2019年5月,现有教职工1170人,其中正高级职称89人、副高级职称232人,博士274人(含在读98人)、硕士737人。
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新提升。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,推进“博士化”工程,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,有效支撑学科建设。实施“双百”“双证”“青蓝”计划,提升教师“双能”素质。引进国家级人才10余人。获批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、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Ⅱ、Ⅲ类引才平台各1个。认定“双能型”教师402人。1名教授作为全国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,应邀出席全国两院院士大会。1名教授入选新疆天山英才工程培养人选。1名教授入选我省第五批“特支计划”。学校高质量完成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“金寨县农村宅基地调查和利用技术服务项目”,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,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彰显。
教学建设
数据截至2019年5月,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成效。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,通过新建、调整和改造,优化专业布局,培植应用型专业生长点,打造学科专业特色。学科专业转型被教育部评估中心推介为转型发展典型案例。“单一师专升本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调整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”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。地理信息科学、物联网工程、食品质量与安全等3个应用型专业获批安徽省一流(品牌)专业。拥有省级产业创新团队1个、滁州市“221”产业创新团队3个,省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,获批设立院士工作站2个。地理学获批安徽省“双一流”建设国内一流学科(B类)。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省(部)级科技成果奖10项。1名教师入选“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”名单。
学校的油画作品《抗击非典》入选国家“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”,《废墟上的阳光》获得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铜奖。
国家级特色专业:地理信息科学
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:地理信息科学
安徽省特色专业:地理信息系统、自动化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、网络工程、物联网工程、新闻学
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:网络工程、测绘工程、工商管理、食品质量与安全、地理科学、化学工程与工艺、学前教育、旅游管理、自动化
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:应用型信息人才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、滁州学院—安徽华塑盐(化工)实习实训基地建设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、滁州学院—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化工实践教育基地
安徽省精品课程:计算机基础、计算机网络、中国地理、地理信息系统概论、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能、计算机网络
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:地理信息系统原理、中国古代文学、高等数学、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、单片机应用技术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、GIS基础应用技能、大学物理、数据结构、旅游地理学、食品化学、教育心理学
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: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、卓越食品工程师计划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、卓越小学教师教育培养计划、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计划、卓越国际商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
安徽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: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、卓越工程师计划、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
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: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综合训练中心、食品实验实训教学中心、测绘实验实训中心
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: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、地理信息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
教学交流
截至2016年3月,学校与美国、德国、英国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马来西亚、台湾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联系,互派教师做访问学者。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开展了“4+1”硕士培养,与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。与马来西亚城市理工大学举办了“6+7课程”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项目,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举办了交换生项目,与韩国韩瑞大学、韩国湖南大学联合举办了“3+2”、“4+2”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“2+2”、公费交换生等校际合作项目,互派留学生。
学校荣誉
2010年,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。
2011年6月,获2010年度“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”。
2011年11月,被评为第九届“安徽省文明单位”。
2011年12月,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单位。
2011至2014年度,连续四年获得省教育厅节能工作考核“优秀”等次。
2012年2月,获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。
2011年12月,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“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”荣誉称号。
2014年,获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。
2014年,入选安徽省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。
2015年2月,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。
2020年11月20日,入选“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”名单。
2020年12月25日,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“无偿献血促进奖”。
2022年2月,选入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。
学术研究
科研机构
截至2016年3月,学校建有省级“2011协同创新中心”1个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、校级研究机构8个;建有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、滁州市食品加工研究院。
省级“2011协同创新中心”:安徽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
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: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
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: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
校级研究机构: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所、化工技术研究所、滁州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工程中心、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地理国情与区域环境研究所、皖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所、凤阳花鼓音乐研究所
科研成果
截至2016年3月,学校承担国家、省部级科研项目187项,厅(市)级科研项目572项;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18项,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65项;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705篇,其中被SCI、EI检索304篇,出版专著和教材174部。
“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技术研究与推广”获得“中华农业科技奖”二等奖,“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及相关类群的系统进化研究”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,“WDX60特大比表面积吸附树脂研发”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,“小地老虎性信息素的鉴定及相关生物学研究”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学术资源
馆藏资源
截至2016年3月,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14万册,电子图书92万册。截至2013年6月30日,学校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72.79万册,中外文报刊1980种,收藏有清华同方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》、清华同方《中国优秀硕博全文数据库》、万方《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数据库》、《读秀学术搜索》、万方《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》、《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》、《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》、《中国法规大典》、《SpringerLink》、《Ebscohost》《银符考试模拟题库》、超星数字图书馆、中国数字图书馆、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以及自建的特色数据库《吴敬梓研究专题数据库》等20余个数据库。
学术期刊
《滁州学院学报》为综合性双月刊,逢双月月末出版,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。1982年创刊,是“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”、“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全文收录期刊”、“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”、“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”、“万方数据-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。
《滁州学院学报》每年1、3、4、6期刊登社会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;2、5期刊登自然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;开设“江淮分水岭研究”“皖东文化研究”和“皖东发展研究”三个特色栏目。
2009年学报被安徽省教育厅和新闻出版局联合评为优秀学报;2010年荣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期刊称号。
文化传统
校徽校名
“滁州学院”四字系郭沫若先生书法字体。郭沫若曾于1964年为滁州学院前身“滁县师范学校”题写过校名,“滁”“学”二字均源自其中;“州”“院”二字均选自郭沫若的其他书法手迹。
滁州学院校徽以“滁”、“U”(University的缩写)和“1950”为基本元素。
篆字“滁”为核心,呈现了滁州学院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。旗帜的形制,代表着滁州学院团结进取、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。盾牌的形制,承载了滁州学院人知难而进、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。奖杯的形制,抒发了滁州学院人崇高的集体荣誉感和不断创新的卓越情怀。结构精密的芯片形制,象征着滁州学院科技与人文并举的时代风范。
校名“滁州学院”采用郭沫若的字体,突显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。“1950”字样标志了滁州学院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奋斗历程。中英文有机融合的方式,体现了滁州学院国际化办学的豪迈姿态。
校徽呈现开放形态,展示着滁州学院人海纳百川的胸怀。汉字“滁”中的山、水、人的元素,描绘了滁州学院依山傍水的美丽校园,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。
滁州学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滁州学院官网、滁州学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